筆者近來在閱讀Peter Brook的著作《空的空間》(The Empty Space)的過程中,一開始只是覺得他的那句名言「一個空間,有一個人走過去,另一個人在觀看,而這就構成了戲劇」這句話很符合筆者所偏好的影劇呈現方式,但讀到最後〈直覺的戲劇〉一文時才發現,不知是巧合還是真有概念上的延續,Peter Brook的許多概念其實和Gadamer的理論相契合。而《空的空間》一書同樣是完成於六零年代,且完成時間晚於《真理與方法》(Wahrheit und Methode);但無論是否有誰借誰的理論來發展自己的理論,後人的確都可以試圖建立其關聯,重點其實是在於是否說得通。因此以下的嘗試便是試圖對兩者做出互相解釋,還有就是同樣地藉這個機會釐清一些一般人對西洋哲學可能會有的誤解。


文章標籤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請見:https://vocus.cc/directing/5f7051d9fd89780001644b9a


文章標籤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以下是我寫給授課學生的一些補充

旨在以影劇為例釐清一些當代詮釋學的基本概念

有興趣的人再往下讀吧

文章標籤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一一』電影海報.jpg

(圖片或連結如有侵權請告知,我會立即刪除)

很高興今年的台北電影節在史柯西斯(Scorsese)所創辦的基金會努力之下,總算能夠推出四小時的完整數位修復版。恰巧最近又在回頭在想一些關於歌劇的問題,因此打算乾脆就趁機談談從很久以前就想寫的這個問題。

文章標籤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承上)


接下來要透過XX這篇談比較哲學性的問題

文章標籤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下是和劇組夥伴有一天在聊上到的Nietzsche時順便談到的話題

因為前陣子剛好要代課就把它整理出來了

文章標籤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rizzly man.jpg     

(圖片如有侵權請告知,我會立即刪除)

即使不完全從視覺的意象著手,每位傑出的導演之所以傑出,必然都有其過人之處:或許是因為Herzog(荷索)完全是自學而成,使得他的作品有著完全無法取代的特別之處:他往往能在題材或角色的選擇上展現一種力量。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久沒寫音樂會心得囉
有人在問所以po一下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ntichrist.jpg    

(圖片如有侵權請告知,我會立即刪除)

    前文有提到Michael Haneke(麥可‧漢內克)和Lars von Trier(拉斯‧馮‧提爾)大概是當今最不相信人性的導演其中兩位了;然而這兩位導演儘管題材再讓人難受,但都嚴守著一些分際:題材可以很暴力負面,但是絕對不能淪為陳腔濫調,要努力在電影本身既有的形式上有所突破,否則這些題材只會淪為單調而貧乏的刺激而已。因此Lars von Trier自有其一番本領,呈現他對人性的否定。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land_and_freedom.jpg   

(圖片如有侵權請告知,我會立即刪除)

   自從看過Ken Loach(肯‧洛區)以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吹動大麥的風)之後,便一直注意這位導演的作品;這部作品拿下坎城金棕櫚獎可謂實至名歸,除了故事精采以外,最令筆者難忘的是片中游擊戰場景拍攝之美,儘管在戰爭場面中拍攝煙霧製造出來的效果已經不是新手法了,但由於設定為游擊戰,所以在草原的場景以及天然的霧氣都為畫面增添了自然而創新的美感。此外,這部片由於是講Ireland獨立抗戰的故事,片中的題材對台灣觀眾而言,雖然在政治上並不能百分之百對照,但是在類比上仍然能讓人感同身受。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