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18-Yvon-Irrational-Man_p1-620x330.jpg

 

(原文刊載於映畫手民:http://www.cinezen.hk/?p=6105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pizza.jpg

(原文刊載於Viewmovie: http://www.viewmovie.tw/columns/247圖片版權屬原片商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我會立即刪除之。)

 

文章標籤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v55120.jpg

 

(原文刊載於放映週報551期:http://www.funscreen.com.tw/review.asp?RV_id=2028 

文章標籤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刊載於香港映畫手民:http://www.cinezen.hk/?p=5482

Andrei Tarkovsky是影史上最偉大的導演之一;而他作品裡的詩意盎然,除了仰賴其靜謐的鏡頭語彙外,有一部分也仰賴於他對其他類型藝術的廣泛涉獵:無論是 直接作為作品主題的Andrei Rublev,還是各個作品中不斷出現的古典音樂配樂。也因此,他和當今Mariinsky劇院指揮Valery Gergiev合作的俄國最重要歌劇《Boris Godunov》錄影,一直廣為愛樂者暨影迷的朋友所知。

然而,這麼一齣重要的歌劇Tarkovsky雖然演出了不只一次,例如在他逃往歐洲後甚至還和前任的柏林愛樂總監Claudio Abbado合作過,但討論度卻遠遠不如其名氣。細究其原因,除了舞台劇的錄影無法完整捕捉表演藝術的當下外,Tarkovsky的電影語彙其實相當程度 建立在鏡頭語言及對白風格上;當這兩者缺其一時,觀眾自然感覺不到他一貫的風格。

文章標籤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lick1.png

(刊載於放映週報538-539期:http://www.funscreen.com.tw/funclass_list.asp?FC_NO=2

之前在〈泰倫馬力克,及其未竟的哲學之路與影像詩〉一文之中,筆者探討了泰倫‧馬力克(Terrence Malick)在創作題材及內容上如何受到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哲學、及泰倫自身重大生命事件的可能影響後,接下來這篇文章將把重點放在探討他的創作手法,尤其中間歷經一段二十年的沉潛後,他在拍 攝風格上的重大轉向,以及他的配樂品味。

文章標籤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alick.jpg

(原文刊載於放映週報529-530期:http://www.funscreen.com.tw/funclass_list.asp?FC_NO=2

 

文章標籤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刊載於放映週報第537期:http://www.funscreen.com.tw/fan.asp?F_No=1205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一篇文章理所當然會有很多非哲學本科的人直呼看不懂,這其實是有點無奈但可理解的情況,不只是因為隔行如隔山而已,問題的癥結之一在於當代歐陸認定知識論和形上學不能切開來談(即前文提到的「我『如何』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因為我們在認識事物時一定是透過某種認知結構或預設某些背景知識);這一篇則是打算回應林斯諺先生的文章,指出同樣的問題,當代歐陸詮釋學會怎麼回答,還有耐心的人或許可以試著讀讀看,或許會因為比較容易理解也說不定?

 

1. 關於藝術價值最大化的問題

文章標籤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些日子身邊不只一個友人轉貼了一篇文章,是林斯諺先生的〈解讀藝術作品,為何需要考慮作者意圖?〉。看完以後我只覺得百般驚悚,但這不是因為作者寫得不好,而是該文又帶我回到那個不只隔行如隔山,甚至是就連在系上都隔領域如隔山的情況;而且我是在讀了這篇文章以後,才知道英美哲學不但也有處理文本詮釋的問題,從那篇文章看起來他們的進路和歐陸詮釋學幾乎沒有關係,以致於引出和其主流立場幾乎是完全相反的結論。接下來國內要上映哲學系出身的最強導演Terrenck Malick的新片了,所以就藉著這個機會一方面複習所學,另一方面也回應一下這篇文章,好解答系上不同領域哲胞或是身邊對這個問題有興趣的友人的疑慮。

    只是個人離開學術圈也有好幾年了,行文應該比較不符合正式的學術規格,且對於歐陸詮釋學的理解應該也有更多的主觀詮釋成分(幸好在歐陸詮釋學裡這個現象只要不是太離譜都是可以接受的),因此還請各位多包涵不吝指正討論。當然歐陸詮釋學也是有各式各樣的立場,既然這篇都被拿來當作翻譯過Heidegger著作的Terrenck Malick專文熱身了,出發點自然是Heidegger最重要的學生Gadamer(而且沒記錯的話就連Heidegger都說談到詮釋學不要問他去問Gadamer...XD),亦即這裡談的的詮釋學不是近代(modern)哲學中認為文本或現象有標準答案的詮釋學(代表人物有著名的聖經詮釋學者Schleiermacher以及Dilthey),而是延續並揚棄上述兩位人物的論點後,又再經歷過Husserl現象學以及Heidegger存有學洗禮的當代(contemporary)歐陸詮釋學。

 

文章標籤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elma.jpg

 

導演  阿娃杜威內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