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Michael Beyer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實在很意外關於他的文章可以寫不只一篇,但以他的天才絕對是值得大書特書。這篇文章將透過交叉比對做A/B test,比較他自己三次拍攝不同指揮的Mahler第二,以及他和另外兩位導演拍的Mahler第六做比較,來藉此凸顯出他全面且精益求精的藝術風格(當然,這篇文章一樣預設讀者必須有一定程度熟悉Mahler交響曲)。

 

1. Michael Beyer的三次導演Mahler第二

文章標籤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被忽視的天才及其創作類型

    既然藝術一詞一開始有工藝的成分在,藝術家的自覺與否也無關乎作品是否為藝術品,因而藝術品是可能也連帶地被觀眾所忽視的,而發現這些作品的重要以及傑出之處便成了迫切的任務。本文要提的音樂會導演Michael Beyer,個人認為甚至處在一個完全被漠視的類型。大抵是因為一般對於音樂會錄影的刻板印象就停留在影像只是輔助,而完全沒想到視覺對聽覺的影響,以及即便是音樂會錄音,但導演所要面對的工作和處理配樂和畫面的搭配幾乎是一樣的。其實之前已有許多討論到他的作品的文章和速記短文,但為了再次強調他那被埋沒的藝術天份,故再度專門為文彰顯之。

    而Michael Beyer簡直可以說是這個領域的Hitchcock或是Tarkovsky:之所以說是前者,是因為他所拍攝的影像「不是只是拍攝有人在演奏」而已,而在一些比較抒情的樂章,他往往採用緩慢推移鏡頭的效果,真的可以說是Tarkovsky的詩意視覺感的重新復活。如果對古典音樂有一定熟悉程度又喜愛影像語彙尤其是配樂的觀眾,千萬不要錯過這個人認為作品簡直可稱之為配樂教科書等級示範的導演(以下解說將以blog及粉絲頁尚未寫過的Abbado指揮Mahler交響曲錄影為主,且預設讀者對Mahler交響曲有一定熟悉程度)。

文章標籤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is article is an excerpt of a letter that I discussed with someone about the great compositions of some concerts' video recordings. And I have to appreciate my friend Pei-Ling to revise my letter so that it's readable...

 

...And I trust that a good director can make the audiences become familiar with the music more easily by the images he films. And I found there is a very good producer in Euroart, his name is Paul Smaczny. He cooperates with many great directors, especially Michael Beyer. Although I am just an amateur of classical music and movie and he doesn’t know me, but I think that he did many great videos for Abbado's Mahler recordings. He filmed Abbado and Gustav Mahler Youth Orchestra's Mahler symphony No. 4 in Wiener Musikverein. So I will mention several images below to point out how Michael Beyer filmed good images to make the music more accessible.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音樂演奏的拍攝一直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

要如何透過畫面適切地映襯音樂?

兩種性質不同的呈現方式也就注定了這個問題的難度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