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pei story.jpg

(原文刊登於映畫手民:http://www.cinezen.hk/?p=7924

 《台北物語》是台灣已經好久沒有出現的靠片;然而此片一出,竟在即將下映時觸底反彈,成為重度影迷爭相傳誦的經典,甚至還因此成為香港坎坷影展的開幕片。此片導演黃英雄業界資歷完整,除了線上編劇及教師以外,還曾經擔任過金馬獎評審;但本片在拍攝上怎麼看都不像是出自專業人士之手,卻又因為違和感幾乎貫穿全片以至於可謂一氣呵成,所以本片到底是好是壞?

這個問題的解答或許可以先從劇本的角度切入:全片的高潮戲如台灣《八惡人》B級片版的八人對質戲中展開,而這場戲的推演則是建立在核心問題不斷被打斷轉移上:一開始問題的重點先是放在小偷對議員酒駕車禍的勒索上,沒想到從車禍的計程車後車廂突然出現一個人,讓議員助理發現到這部車其實是贓車,使得索賠無法成立;但沒想到情況後來又扭轉成讓小偷發現後車廂被綁票的人,正是徵收他家後他家就無故失火導致爸爸氣死的建商。而這樣的操作模式之後又一再反覆出現:當議員助理的姊姊出現以後,她發現原來小偷正是偷走家中懷錶害死父母的人,使得小偷原本對建商的質疑突然又被轉移焦點。但他們姊弟倆的氣焰馬上又被前來抓姦的議員夫人給澆熄;當然,和小偷同行的女性最後則是指出議員夫人就是誤診她的醫師,使得劇情再次依照同樣的邏輯推演下去。

然而這些環環相扣的人物關係以至於事件,最後卻都無疾而終,以至於議員最後一人的登高憑闌處顯得異常荒謬可笑,而身為議員情婦和助理的姊弟倆最後在車內的對白,則是畫龍點睛地再次操作上述的邏輯:弟弟問姐姐爸媽的名字怎麼跟懷錶上的不一樣,姊姊說那是你有所不知,因為那是父母的字。而同一時間的本片自創配樂,歌詞內容之無厘頭和劇情的邏輯可謂互相輝映。

而本片之所以特殊以至於成為B級片中的經典,就是建立在此一其它環節和劇本風格的一氣呵成渾然天成之上:不只是配樂,本片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比任何B級片都還要B的拍攝技術;而仔細觀察片尾可以發現,各組技術人員竟然都沒有助理!所以在攝影上會有頻頻失焦的情況到底是刻意為之還是不得不然,恐怕已經不可考了。再者諸如車內夜戲演員臉部的打光,似乎都是從正下方用LED燈直接打光,導致演員看起來都像鬼一樣;但這樣的效果偏偏在這部片中就是負負得正,成本上的限制使得本片沒有最B只有更B,讓這部片的技術環節相較於其他B級片根本就是望其項背。

當然,一定有人會問:如果這樣的拍攝風格不是導演刻意為之而是不得不然,那麼這部片的藝術成就是否會被打上問號?對於這個問題,筆者反而更進一步地思考到:何謂即興?即興不就是出乎導演一開始意料之外,但卻被導演捕捉保留下來,使得作品的完成度更高的另一種有別於精準的呈現手法嗎?所以在一次映後座談中,與會的副導提到大麥町會叫其實是她的點子;但重點是導演的確也採用了,使得這個橋段也成為本片爭相傳誦的經典段落之一。在藝術裡本來就不會只有單一的標準,黃英雄和Michael Haneke的風格很顯然是兩個不同的極端,因此單就作品而言,《台北物語》的確是一部非凡的B級片。

或許唯一合理的質疑是:這種很可能只是建立在瞎貓碰上死耗子的執導風格,是否真能延續到他之後的作品中?對於這個問題筆者目前的推測是:一旦拍攝成本增加,《台北物語》那種歪打正著的技術手法,可能會因為到位的技術而消失殆盡或者不上不下未能「徹底」執行,使得作品不如前作,因而連帶影響到對導演執導功力的評價。但即便如此,這部作品實在是台灣甚至全球電影史中一個太特別的特例;試問:台灣電影一定還有許多不成熟的作品,但有哪部作品可以像《台北物語》如此觸底反彈?所以即使黃英雄的導演能力被打上問號,這部作品永遠都會是愚人節或是各大奇幻影展的必播經典之一。

最後筆者謹以撰文時想到的不精準也沒必要精準的對句贈予此片:台北物語神經典,無心插柳柳橙汁。想知道這部片到底神經在哪,就請千萬不要錯過這部不但荒謬到不行,而且也是偶然到極致才所造就的神作了!

arrow
arrow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