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載於放映週報第537期:http://www.funscreen.com.tw/fan.asp?F_No=1205)
撲朔迷離的樂曲,初聽之下幾乎難以辨識歌詞,彷彿意味著劇中角色無奈或歇斯底里的反抗卻又無所適從……無論是《青春電幻物語》還是《踏血尋梅》,都 以如此風格的配樂作為基調貫穿全片(前者甚至在電影原聲帶外還出了實體專輯,更顯得戲劇和現實生活之間的真假難辨)。片中的主角們都正值青少年反叛期,但 如此失序的行為並不只是因為網路時代的來臨而已,亞洲經濟的崩潰與泡沫化更是在更早之前就埋下的因子。
但我們更進一步思考可以發現:社會問題是否真能如此直接化約成經濟問題?又,如果一切都能被歸因,如此一來是否就意味著一切都被歸因完畢後,我們會發現自由意志其實不存在?
青春電幻物語:光影的實驗
乍看之下《青春電幻物語》似乎是一部著墨於青少年而非社會問題的作品,並且重點是放在岩井俊二和已故的合作搭檔攝影師篠田昇兩人在影像上所產生的精 采火花;但當我們詢問劇中的青少年問題其背後的原因為何時,作品本身似乎因為無意於此,因而也無法提供出一個更為整全而普遍的答案。
不只是在配樂上和《踏血尋梅》相似而已,《青春電幻物語》在敘事上其實也將時序打亂。在一開始我們看到男主角作為不良少年行偷竊之事卻又慘遭同夥的 不良少年霸凌, 接著故事突然回到男主角和不良少年的頭頭(也就是青貓)剛上中學一起加入劍道社時。接下來我們開始斷斷續續地掌握到青貓在個性上的轉變:一開始他和主角依 然是好友,甚至邀請主角到家裡過夜;後來因為沒有錢去沖繩旅遊,因此青貓搶了路人的錢而得以成行,然而他在旅途中因意外差點溺斃,回程時又目睹其他遊客喪 命,因而性情丕變, 將所剩的錢往天空一灑,從此開始他墮落的人生。
而我們是在男主角所心儀的女同學被青貓設局強暴時,從旁人口中提到青貓家裡工廠經營不善因而倒閉的事,才得知青貓在性情上轉變的可能原因。 但岩井和篠田昇似乎一方面有意將本片重點放在畫面呈現上,因而有許多節奏明快的打字畫面配上角色們象徵性地站在稻田中央聽著音樂甚至怒吼的場景,但角色的 建構卻因為訊息和鋪陳的稀薄因而讓觀眾無法掌握到足夠的線索;再者也有可能是因為在拍攝現場上的瓶頸所致(岩井在訪談中曾抱怨男主角完全沒有要演戲的自我 意識,甚至在拍吃飯的戲時沒有意識到餐點是道具,因而一直進食構成劇組困擾);且最後儘管因為青貓死後男主角終於有機會向心儀到的對象表達出內心真正的想 法,但因為重點依然放在光影和配樂上,因此整體而言方向依然是導向純愛式的結局而非對於青少年問題的反思。
當然,從這個面向去檢視岩井的作品某方面而言多少有點失之偏頗,在他的作品中也常見雖對角色背景有相當程度的交代,但卻無意將重心放在處理這些問題 的風格(例如在《花與愛麗絲》中雖然有提到兩位女主角的家庭背景,但結局的重點就是放在兩人的和解上而非家庭關係的彌補);但某方面而言,青貓個性的轉變 其實有其內在的衝突:一方面家庭經濟的崩壞促了他的墮落,但另一方面沖繩之旅在生死關前走了這麼一遭,卻沒有讓他看破這一切。如果我們差點就這樣失去了生 命,通常不是會讓我們覺得生命的寶貴,或者體悟到生命的脆弱因而更能鼓起勇氣追尋真正的自我嗎?青貓的確在回程時若有所思,但他往後的行為似乎卻意味著他 更加無法正視人生,就某個角度而言這樣的角色轉折其實有點讓人難以接受。
踏血尋梅:追根究柢深入報導
相較之下,以影評出身的翁子光這次在《踏血尋梅》中同時擔任編導,一方面他對事件的刻畫不同於主流媒體往往流於聳動的問題,並能從事件中抽絲剝繭, 追溯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原因;另一方面他和攝影師杜可風的合作,也為本片開創出一種符合香港當地風情及該案氛圍的影像風格,使得本片在內容和形式上緊緊相 扣。
這樣的風情說來悲哀,因為香港如此獨特的景觀,正是起因於經濟發展卻走向貧富不均的悲劇。 華人相信有土斯有財,而在當今炒作土地的風氣下,生存權下的基本人權成為問題。雖說所有權是一種對人身財產安全的保障,但是當人們無法透過適當的勞力保障 自己的居住權 時,如此權利的過度傾斜豈不可議?
這樣的問題在各地以不同的樣貌持續孳生。在美國,中下階層的居住問題便是過多的薪資比例被分配到房租上,因而許多人只住得起貨櫃屋,或是因為付不起 訂金而住在比較昂貴的旅館,因而陷入惡性循環導致窮者愈窮的問題; 香港則早已習慣了地狹人稠,因此居住空間已經小到不能再小,更有甚者還顛覆了華人的生活起居習慣。 而在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中我們可以發現:當單位面積中老鼠的數量超過一定限度以後,老鼠便會開始互相啃噬;而在變態社會案件層出不窮的香港社會裡,我們 可以看到幾乎完全一樣的慘況。《踏血尋梅》面對這樣的慘況時,不是去追究老鼠到底有多變態,或兇手到底是哪一隻老鼠;翁子光想了解的,在什麼樣的環境下使 老鼠作出這樣的行為。如果上述實驗其解釋模型可以直接套用在當今的人類社會問題上,我們或許可以說可惡人必有其可憐之處,但相反的情況卻非必然成立,我們 在該劇中看到的許多訊息,都在在地透露出支持如此說法的證據。
當佳梅正準備趕著出去跟網友赴約因而和姊姊共用一間廁所時,佳梅坐在馬桶上時膝蓋甚至幾乎都要碰到姊姊了;而他也和姊姊同住一間的上下鋪,年邁的繼 父則是睡在客廳,母親則是從中國內地改嫁到香港,佳梅一直用簡訊和在中國的生父維持聯繫並且定期寄錢給他。 而片中的許多物件也都緊扣著當時(命案發生於2008年)的社會發展,無論是母親買給佳梅 的電腦,還是她向心儀男孩要的那台NDSL。而在《青春電幻物語》中,或許就是莉莉周的實體CD有著相近的意義,而同樣是母親再婚的主角因為生父給的零用 錢都會被同行的不良少年給拿走,或許也就促使了他一起墮落同流合汙,好滿足其內心小小的偶像崇拜。 但他也因此牴觸了以太精神 。
社會問題該如何解讀?
既然身為莉莉周的粉絲,違背了以太精神難道不用遭到譴責嗎? 畢竟不是每個年輕人都會為了滿足物質的需求就鋌而走險;時窮節乃現這樣的話之所以是有意義的,正是因為我們無法確定自由意志的存在,但也無法否證。 當我們任意對人做出道德上的譴責時,的確會有把問題簡化的風險;但若將行為的成因總是歸諸於環境,不就表示人類並非自我行動的主宰?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或 許很難給予一個明確的回答。因為人文世界不是一個密閉可控制變因的系統,而我們也尚未窮盡這世界上所有的知識,以掌握各變因之間的因果關係;再者自由意志 如果存在,也不會是可觀察的物體(可觀察的是透過自由意志所驅使的行為),因此即使我們窮盡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物理現象並進而釐清了其中所有變項間的關係, 這依然無法否證自由意志存在;而且人文科學思考的問題就並非完全只在物理 現象的層次上打轉,儘管就知識的角度而言,物理現象的確是所有其他層級現象的基礎。
但我們可以確定的是解讀社會現象的方式不只一種;且既然每個人都是構成社會的一份子,無論自身的影響力大小,這樣的影響力都不會是零;儘管我們可以 用結構性的觀點去看待社會事件,但這並不代表可以讓我們養成苟且及推卸的心態,因為儘管自由意志是一個預設,但我們的想法確實都會影響我們的行為,無論該 想法的產生是否由自由意志所推動。當我們苟且或把道德責任完全推給他人時,等於是一方面否認了當事者有自由意志,但又另一方面認為別人卻有道德責任因而間 接承認了他人的自由意志(否則他人也無須對當事者的影響負責),如此的想法何嘗不是再明顯不過的矛盾 ?
當然,《踏血尋梅》放在華人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脈絡來看,其實已經是一股清流,而這種從結構性的觀點探究社會案件的角度,也使得該片從一般聳動的類型 片中走出一條華語片的新道路;然而上述的理路卻不是杞人憂天,因為這種思維在學院裡其實是常見的,因而反倒墮入另一種危險,走火入魔者雖然關懷社會,但往 往卻對於身邊的人苛刻無比。
如果是這樣,那麼還有什麼是可以確定的?或許,對於有限的人而言,當體悟自身的有限原因之一在於對知識的有限掌握,能做的或許只有戒慎恐懼而不妄下斷言。而這正是飾演主角的郭富城在片中所做的事,因而也使得該片不刻意標新立異,因而顯得彌足珍貴。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