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力女超人的秘密》(Professor Marston and the Wonder Women)敘述了創造神力女超人以及測謊器的發明者William Marston和他兩位妻子相處的過程,以及這段三人關係所要面臨的社會主流價值觀檢視。面對主人翁同時身為心理學家、漫畫作者以及(廣義的)開放式關係實踐者如此多重的身分,編導Angela Robinson選擇了不以譁眾取寵的方式吸引觀眾在第一周進入戲院的老招,而是非常誠實且亦步亦趨地面對這個同時發生在同一人身上的複雜現象,以至於在處理過程中儘管並非完美,在題材的挑選上亦有所選擇以至於有刻意美化之嫌(現實生活中的William Marston曾用測謊器為吉列刮鬍刀公司背書代言),但面對作品的誠意使得結局依然動人(只要可以同理包容不同於社會主流的價值);而細究問題之難解,也使得作品儘管並非善盡美卻情有可原。
從故事劇情推演的邏輯看來,Angela Robinson似乎是有意識地去逐步明確敘述這段三人關係所需要面對的各個問題:主角在大學開授心理學課程,妻子Elizabeth是他的助教,在他的研究上亦有所貢獻卻無法留名;而Elizabeth一開始就注意到Olive是班上的甜姐兒,因此對前來應徵助理的Olive不要打自己先生的主意,但沒想到Olive喜歡的竟然是Elizabeth。這當然出乎Elizabeth的意料之外,因此三人並未因為Olive對Elizabeth的告白就建立起親密關係;三人關係的建立發生在彼此公開攤牌後,Elizabeth主動對Olive索吻,然後再邀請男主角加入。而故事最後三人由於不見容於社會而導致的摩擦冰釋,也是建立在Elizabeth坦言承認對Olive的感情之上,並且緊接著回溯男主角一直在強調的DISC理論中的Submission(服從/認錯)之上。[1]而影片最後也以三人走在一起的背影作為結局,並且在片尾放上當事人的歷史照片。
(圖為Marston教授全家福合照:白衣者為Olive,最右為Elizabeth)
這部電影或許就是在說明感情有許多種可能,除了知情同意以外,似乎其他的外在道德標準都可能成為真愛的枷鎖。在Elizabeth沉默卻主動地向Olive索吻之後,儘管主角就因為這個在校園裡公開的秘密而丟了教職,但這對他們三人來講,所造成的危機只是外在的經濟問題,而且其實這正是促成主角創造神力女超人這個角色的契機;神力女超人固然解決了三人的經濟危機(畢竟測謊機在男主角手裡並未達到完美),但緊接著卻造成主角遭到輿論的制裁,而三人在小孩上學後交歡被鄰居發現則是這個危機的頂點,也因而造成三人關係的瓦解,直至Elizabeth不再把外在的責難轉而否定對Olive的愛以及這段關係,三人才走向真正的圓滿結局。
以上所點出的該劇劇情主幹其實相當明確,對於社會主流價值觀也提出了溫柔卻勇敢的質疑;但唯一的疑慮是同為編導的Angela Robinson是否在戲劇上成功讓Elizabeth個性上的弱點和三人關係的障礙建立起成功的連結。這可能是這樣的題材在戲劇上的先天劣勢:開放式關係本來就不見容於目前的主流社會,如果在戲劇上製造出大家終於接受開放式關係的結局,恐怕為淪於刻意的戲劇性;因此三人關係的完滿只能是彼此互相肯定而不假外求的,因而編劇將Elizabeth個性上的缺陷設計為這段關係真正要克服的障礙。
也許是因為筆者身為生理男,無法在當下立刻了解到Elizabeth在向Olive主動而沉默地索吻時背後所代表的角色個性,因而從個人的觀點來看,Elizabeth的個性無論是和DISC理論的關聯,或是對這段關係所造成的阻礙,都是到最後Elizabeth下跪的那一場戲才被建立起來的。但在這之前,無論從鏡頭語彙或是對白觀之,她的個性都不構成戲劇上的阻力以至於張力,因為主流社會否定的是他們的關係,而不是她的個性;面對輿論的質疑以至於對教職的剝奪,她也選擇了轉行成為打字員。這當然是令人感動因而打抱不平的,因為我們再次看到社會主流價值觀如何剝奪他人生存的權利,以及Elizabeth如同傳統女性一樣為愛所作出的犧牲與委屈;但既然她選擇承受了外在的衝擊,她的個性所可能引起的衝突以至於戲劇張力也就不存在了。
這可能是Angela Robinson當初所始料未及甚至力有未逮的。從畫面的經營和其他環節看來,她似乎是想用平和的口吻講一個和性別議題相關的故事,因為除了以上所述的戲劇衝突並不存在以外,在三人的床戲橋段配樂她也傾向將氣氛導向有情趣但不淪於色情;但這其實不是一個容易的挑戰,因為神力女超人作為性別議題上的DISC理論實踐者,以至於主人翁們和編導的理念化身,或許就和SM在中文被翻譯成「愉虐」一樣,其實對於性並沒有任何的美化,而是對性所帶來的一切生理刺激,都能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甘之如飴甚至當作娛樂,因此重點其實是將生理刺激以特定手法儀式化以增加快感,而和美化與否並非必然相關。這個巧妙而細微的差異的確不好拿捏,也因此劇中的床戲只要是有搭配配樂出現的時候,彷彿都變得像是在拍精品廣告一樣因而顯得失準。
同樣的情況可見於三人如真心話大冒險般的測謊橋段。導演可能基於現實考量因此如實呈現了當時測謊器的樣子,但缺點是觀眾不太容易辨識出角色們是否說謊,鏡頭語彙也沒有任何的輔助加強解讀。因此這一切似乎都導向導演風格完整度所衍生的技巧問題,即盡量平舖直述不放大誇張討論這個經典的性別議題個案;也因此坦言之床戲的配樂部分而言並不容易解決,因為這樣的關係以及整個劇本對議題的切入角度,整體而言到目前為止的確是罕見的題材。[2]
整體觀之,雖然Elizabeth的角色設定和劇情主幹的關聯並不緊密,但氣氛的營造大體而言是成功且不譁眾取寵因而平實感人的(如果可以接受這樣的價值觀或是被說服的話),基於上述的論點本片也許不會被視為經典,理由也不完全是基於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成見,但卻依然是一部動人的佳作,或許多多少少可以打動進而改變那些想看腥羶色而進場的觀眾,因而也不啻為美事一樁了。
[1] DISC理論的其餘三者分別為:Dominance(支配)、Inducement(誘導)和Compliance(順從)。
[2] 此外筆者個人唯一覺得比較可惜的,是這樣的故事角色設定依然是一男兩女,其實某方面而言還是符合了某個年代社的會主流價值觀(即大多數民族在古代的一夫多妻制;而今日則依然存在於某些社會中),因而減低了批判的衝擊力道(相較之下Truffaut在這方面的題材就涉獵非常廣泛且態度持平,以至於甚至沒什麼人會覺得他的電影主題是性別議題);但既然是真人真事翻拍,這一點也不該當作缺點看待。又,關於筆者對於Truffaut作品的簡介可見舊文:http://belaludwig.pixnet.net/blog/post/18424916。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