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見:https://vocus.cc/directing/5f7051e4fd89780001644c44  

 

 

文章標籤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8"(中譯《68-法國學運紀事》,最近即將開始的「青春有為」主題紀錄片影展將會播放)是一部記載1968年前後國際間社會運動情勢的紀錄片,因此主題並不像中文片名只把主軸放在法國學運上;但這部記錄片的法國導演不但思路非常清晰,對於主題的安排以及配樂的挑選也非常地傑出,因此有必要在這裡記下這部紀錄片所陳述的內容以及一些特色。由於筆者收看的是有座談會的場次,但後來卻沒有參與座談,且本人也非相關領域出身,因此如有闕漏或誤植歡迎更正。


文章標籤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arnage


     波蘭斯基(Polanski)晚近的新作〈今晚誰當家〉(Carnage)其實是改編自法國當代女劇作家Yasmina Reza的作品《殺戮之神》(The God of Carnage),而後者筆者有幸曾經在前年的台大暑期劇展中看到演出,這齣劇作實在是筆者近年來看到最好的舞台劇作品之一:獨幕劇配上簡明的舞台陳設,角色不多但卻透過對少年霸凌事件的調解,刻劃出四個不同的成年人在社會化後的野蠻之處。當初在觀賞舞台劇原版時,筆者看到結局時當場抱頭慘叫,但是在觀賞電影改編版時卻找不到這樣的魅力了。細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波蘭斯基在改編此一作品時,由於未能善用電影語彙,而使得這部電影儘管在細節上並未原封不動搬上螢幕,但是卻因為照本宣科而又喪失了舞台劇臨場的震撼。

文章標籤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自己還沒寫過電視劇劇本
看最多的也不是電視劇
原因之一也是因為怕沉迷所以都只敢看一季就忍住不看下去

文章標籤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hristopher-nolan-batman  

    這個暑假影壇最重要的大事之一絕對是諾蘭(Nolan)為他的蝙蝠俠三部曲畫下完結篇。在前兩部的傑作聲勢之下,《蝙蝠俠:黎明升起》(之後簡稱TDKR=The Dark Knight Rises)自然會被投以許多期望,且諾蘭既然曾經說過自己就像自己的前輩希區考克(Hitchcock)那樣不只是一個導演而已,此話一出就要有在畫面上被用最嚴格標準檢視的準備。簡而言之,這三部曲的第一部的剪接是最好的,第二部則是劇情和角色取勝,很遺憾地第三部相較於前兩部並沒有什麼特別傑出的地方,而且甚至還暴露了他的風格可能有的問題;以下則是以概念分類將問題做更進一步的澄清。

    又,筆者因為第一次看IMAX時坐太近看得有點吃力,原本打算再看一次確認畫面後才po文,但因為一些個人因素之後應該是看不到IMAX了,所以文章討論畫面的部分如果有甚麼問題的話還請包涵指正。除此之外因為這是筆者第一次討論第三部的文章,因此在討論劇情的篇幅上其他兩部會少些,意者請自行參考筆者以往撰寫的「發福俠論蝙蝠俠」系列文(唯文章有點雜亂且年久失修而連結失效請多包涵)。

文章標籤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我們從唱片中究竟聽到了甚麼?這大概是在愛樂者之間最常引起爭議的問題之一;這個問題當然也困擾了筆者很久,而以下是筆者目前的立場。在正文開始以前,首先要提的是:任何文章都是建立在寫作者的背景知識,而這篇文章當然也不例外;這些背景知識會形塑且限制筆者分析問題的方式。再者即使回歸音樂最基本的元素亦即聲音,對其研究的進路亦既多且深。因此筆者不排除在這篇文章完成以後修正自己的立場,只要回應者能夠提出更具說服力的說明及立場。

    而筆者首先要引的依然是元溥在訪問巴佛傑(Bavouzet)時談到對聲音的分析:

    在1980年代,那時學電子音樂沒有現在的電腦數位科技,我們必

文章標籤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The_Wayward_Cloud (1)  

 

   這個問題其實筆者在之前的文章已經討論過了:重點在於如何透過某種特定的藝術形式表達,而非哪一類的題材才是藝術,否則萊芬斯坦(Riefenstahl)對希特勒(Hitler)的紀錄片《意志的勝利》也不會成為影史名片(該文詳細內容請見〈藝術品是否得具有某些特定的立場?〉)而本文的目的就在於透過確切地分析一部作品來闡明這個立場。由於筆者非常熱愛新寫實和新浪潮的許多作品,而其中蔡明亮的〈天邊一朵雲〉在上映時便引起不小的爭議,且一般影迷對其作品評價亦毀譽參半,因此筆者打算透過這篇文章澄清一件事:藝術品可以處理跟色情相關的題材,但和一般的色情片依然有相當的不同。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請見:https://vocus.cc/directing/5c88f7fdfd897800014083d1

 


文章標籤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哲學所關懷的問題究竟和其他學科有甚麼不同?為何哲學在人文領域被視為是最基礎的學科,其他學科似乎也會期望哲學能夠給予答案,但是在真正進行跨領域對談時卻不總是那麼成功?

    筆者在和所上一些也對其他人文領域感興趣的同學討論時,發現遇過相近的情況,於是在一次比較仔細的討論下算是相當程度釐清了一些現象,因而覺得儘管這些問題並非哲學問題,但把這些討論後的結論寫出來或許對有過類似疑惑的人有些幫助。要附帶一提的是,當然這和討論過程中所參與的成員感興趣的領域有關,參與討論的人主要是針對藝術學科而言,當然筆者也對社會學科感到興趣,也承認這個問題並不是那麼容易做出切割(例如法蘭克福學派),或者例如在認知領域相較之下也比較不容易會有同樣的困惑,因此只希望以下的討論結果仍然有幫助,但也歡迎其他人不吝提供想法。

    表面上看起來哲學的確和其他領域所關心的對象的確是一樣的,例如在美學中感興趣的對象都是藝術作品;但哲學對於普遍性的訴求的確會讓處理問題的思路和其他的學科走向有所不同。例如對於如何表達的問題上,哲學真的就會關心最普遍的「何謂表達」的問題;這個問題乍看之下似乎也是其他的個別藝術類型所會思考的,但差別就在於:個別的藝術學門就某方面而言要擔心的是,如何透過該類型藝術的特殊手法去表達創作者的想法,而哲學真的就只會很純粹地考慮「何謂表達 」這件事。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藝術是否必然得表達某些特定的內容,例如左派議題?這些問題其實常常在日常生活中引起討論,例如古典音樂鋼琴家Zimerman在美國演出時,於正式演出前曾發表反美言論而引起軒然大波;其實筆者以前在學校時曾經獲邀稿寫過相關的主題文章(詳見〈愛國情操與藝術品之間的關係〉一文),但筆者近日對此問題又有更進一步的想法,也比較能用更為淺白的文字直接闡明這個問題,因此還是又吵了一次冷飯再談了一次這個問題,還請已經看過相關文章的讀者多多包涵。


Yv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